7月19日,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,标志着这个总投资约1.2万亿元的“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基建工程”正式落地!与重大工程密切相关的电机及相关行业由此迎来重磅利好,随着工程的推进将释放千亿以上规模电机市场。
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。在西藏林芝—墨脱之间的雅鲁藏布江下段,河流天然落差约2200m,年均来水约1654亿m³,单位水量蕴含的能量之高世界罕见。整条河段拟按五级梯级布置和建设几座水库等配套设施。每个梯级电站的发电能力约为三峡水电站的五分之三,单个电站规模约等于一座白鹤滩水电站。这种梯级开发模式,能够充分利用河流落差,分段发电,提高水能利用效率,同时降低单个电站建设规模与难度,分散工程风险。

工程合计装机6000万kW,其中林芝电站为“龙头”,装机360万kW,大拐弯电站装机4900万kW,全梯级年发电量预计3000亿kWh,约为三峡的3倍(三峡装机2250万kW、年发电1000亿kWh)。建成后可为约3亿人提供年用电量,节约标煤9000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2.4亿吨。电力将通过特高压通道东送华东、华中,并兼顾西藏本地负荷需求。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,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,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,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近10%。
工程针对极高海拔、强地震带等极端施工条件,攻克了500MW级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、高原工况TBM掘进装备等关键技术,并将智慧电网与特高压直流/交流送出系统深度融合。首台机组计划2030年并网,届时6000万kW装机将陆续投运,年发电量锁定3000亿kWh,并同步构建“水—风—光”多能互补清洁能源集群;远期规划总装机可增至1亿kW。

2025年7月:正式进场,优先启动引水隧洞群开挖及施工道路完善。
2025—2030年:梯级电站主体土建、机电安装、送出工程同步推进,隧洞贯通、大坝混凝土浇筑等节点陆续完成。
2030年:首台机组发电,西藏清洁能源首次实现大规模外送。
2035年前后:五级电站全部竣工,转入长期稳定运行。
该项工程不仅是我国可再生能源战略布局的关键项目,更将显著提升“西电东送”工程的输送能力。其投资规模庞大,必将有力推动基建材料、机电设备、特高压等多个产业协同发展。仅电机需求这一项,据综合公开信息显示——
机组数量:工程计划安装93台水轮发电机组。
常规机组:平均单机容量约65万-87万千瓦(以总装机6000万-8100万千瓦、93台计算。
高端机组:部分机组采用全球领先的500兆瓦(50万千瓦)冲击式水轮机,为当前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机型;另有规划显示将配备150万-200万千瓦的超大容量机组(现有世界纪录的1.5-2倍)。
机组类型与技术特点
冲击式水轮机:适用于高水头(超500米落差)工况,工程将批量应用500兆瓦冲击式机组,由东方电气、中信重工、国机重装联合研制,具备抗磨蚀、高密封性(误差±0.02毫米)等特性。
混流式水轮机:部分机组可能沿用藏木水电站成熟的混流式技术(单机85兆瓦),但整体容量升级。
转轮采用06Cr13Ni4Mo低碳马氏体不锈钢,单台重300-400吨,耐高压和低温腐蚀,发电机定子/转子需高端硅钢片+结构钢,单台耗钢2000-2500吨。
建设进度与订单分配
时间规划:设备招标预计于2030年前后启动,2035-2040年分批投产。
总建设周期约10-15年,首期机组计划2030年发电。
供应商份额:国内龙头东方电气、哈尔滨电气主导(占国内水电设备市场份额61%-94%)。
单台500兆瓦冲击式机组造价约3.5亿-5亿元,总设备订单价值预估535亿-954亿元。
来源:铁心世界